村网通总站 方山村 446452.nync.com 欢迎您!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2年大选(对老布什)时曾有一句名言——“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一句话就当选。
虽然每天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遨游的很欢乐,毕竟已结婚生子,“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国拟开放雇佣菲佣,月薪可达1.3万元人民币”,这类新闻时时冲撞着我的小心脏。这是要抛弃诗歌远方全力以赴地去挣钱吗?这是要让女性都回家带孩子吗?在同一轨道上的生活实在是太无趣了 。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时小激愤地思考一下: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既然资源有限,为什么各国都在鼓励生生生?人为什么要结婚?生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想太多,太理性的结局就是像发达国家一样,生育率大降,“老龄少子化”担忧四溢。
爱尔兰科克大学生物化学名誉教授雷维尔曾经形容欧洲正步上“人口自杀”之路。就算全世界人口总量不变,发达国家的人口正在不断萎缩。在出生率最低的25个国家中,22个为欧洲发达国家,其中已有18个国家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在亚洲的日本,老齡少子化早已成为久治不愈的痼疾。
国家这么迫切需要年青人,为什么?
当我们还在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时,实在没料到现在又要讨论全面放开二胎。因为年青人,在未来,不够了。
李光耀在书中分析日本时说,经济发达,女性自我意识高涨,发现工作和外面的世界比在家侍候一大家子要有意思的多,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做全职主妇,尽心尽力地生养孩子。
一向坚持“实用主义”的李光耀还曾政治不正确地号召新加坡年青男子不要只看颜值,要找受过良好教育智商高的女性结婚,优生优育。政府应当很好地引导。
这一切都基于李光耀的这个思想:
“人口数量与结构,是个重大问题,因为它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宿命。如果一个国家人口数量下降或者整体慢慢变老,那么这个国家其实就在走向衰弱。老人不消费,他们不换新车,他们觉得旧电视看着也挺好。他们不怎么买新的西装,也不买新的高尔夫球杆。他们人生早已定型,他们认为生活所需要的,他们早就有了。他们甚至很少去高档餐厅消费。”
有个日本朋友第一次来中国就对我说,你们消费是扩张的,我们是收缩的。日本的老人比年青人富有的多,他们生长在日本经济繁荣的年代,而日本的年青人面临的机会和空间都比历史上要少的多,他们只好如村上春树所写的去追求“小确幸”。
然而,和平和富足,用历史的眼光看,总是很短暂的。时下被火热讨论的“阶级固化”的话题,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发展阶段的表现。所谓时势造英雄,形势比人强。生的随机,我们站在历史的哪个节点上,自己无法掌控。倘若有一天经济增速降到发达国家2%、3%的水平,我们会怎样?
在国家和组织的眼中,人的功用性更被看重。比如在国家看来,它要总量调节,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年青人不够多,劳动力萎缩,消费递减,养老金缴纳额减少,问题接踵而至。政府便要适时地评估和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可见,年青人,才是生产力,才是最强大的消费者,才是一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在有着人口问题困扰的欧洲和日本等国,政府或补助、或给予税务优惠、或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或颁发勋章。
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用!生育率还是不及穆斯林。
像英雄的母亲一样生七八个?No Way!
出生于30、40年代的母亲生育七八个孩子稀松平常,在现在北上广深的年青人看来,这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生不起,也养不起啊!
《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
这只是一个暑假的育儿消费,虽然网上骂声一片,但凡收入稍高一点的家庭,谁不想在能力范围内或者能够着的消费能力上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拓展视野?
作为一枚新手麻麻,经历了从备孕开始的一系列心理建设,看到此类文章的焦虑感已大减。现在生养孩子,特别是在京沪这样资源和高收入人群集中的地方,钱是最公平的敲门砖。
有一位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频频提及想要离职投入全职的学前儿童教育行业。商业地产再不景气,周末去商场的早教中心、英语培训班、儿童轮滑场、舞蹈班、游乐场瞧瞧,人声鼎沸。围绕孩子的各类服务机构赚的盆满钵满。
我曾非常认真地考察了一番,早教班一节课150以上,买个课程都是一万起。现在的英语培训恨不得从宝宝还不会说话就开始。很小的婴儿可以去游泳。一岁以上就可以办2000左右的卡去综合游乐场畅玩。稍大一些的孩子去各种球类、舞蹈、绘画班,更奢侈一些的去学马术。
小朋友的吃穿花费不了多少,刚出生时的奶粉和纸尿裤是每个家庭的消费大头。估算下来,最贵的还是教育。一位在私立学校当老师的朋友说,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所有的课程都变相地由课外填满。望着满屏家长们周末陪着孩子奔波在各种班的路上,我心想,生二胎,就别想了吧。
所谓没时间、没精力,其实还是一个字——穷。
现在的社会早已发展到分工特别细致的阶段,你想要自身能力的拓展就要去购买别人的协助。生养孩子也成了这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总是被裹挟在群体选择中向前进。我们有自己的选择吗?
尽管我对各种班式的教育心存疑虑,但一想到美国、香港的教育从好的私立幼儿园起步便隐隐担心。
美国的公立学校实现了无差别化入学,但教学质量实在不容乐观。考虑到现代社会的竞争白热化,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入收费高昂,但师资力量强大,资源丰富的私立学校,因为难进,门槛一步步提高,还要面试家长或者要购买学校债券。这一切似乎都提前在京沪上演。
面对稀缺的优质资源,人们的优雅、悠闲和体面便被抛之脑后了,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地拼搏。
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
我们所看到的香港台湾年青人的愤怒,美国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等等,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都有着经济增速下滑,失业和未来无望等问题。记得凯恩斯有句话大意是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长期积累的问题无解,人们会怪罪当时的政客,其实他们也无能为力。
是不是我们对时代的洪流无法阻挡?
郑渊洁儿子的教育走的不是大众的道路,他有这个试错的资本。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大多数人走的路恰恰是最舒服的路。特立独行的代价是否敢于尝试?
如今,资本的主导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看现在的趋势,教育分层就在不远方。有些经历和技能,如果无法用金钱去提供,作为父母,或许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爱,引领他们主动积极地看待世界和学习,具有韧性,能够自我驱动,这些比单纯地花钱送去课外班更有效。
只是,忙碌的父母们要具备这样的眼光和心理素质,保持情绪的稳定,爱孩子,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当你越成长,越认识到人生就是一场持续打怪升级的游戏呢。
放轻松,认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规划好生活,和孩子一起成长,也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想要好生活,父母和孩子,谁都不能不努力!